德甲直播:核心素养“转化落实”的三个关键问题 二维码
534
发表时间:2018-10-02 17:38 核心素养“转化落实”的三个关键问题 郭家海 随着修订后的高中新课标的颁布实施,核心素养的中观、微观“转化落实”便推到了我们面前。要真正落实核心素养,我们就要正视三个关键问题。 一、课标与教材:学科化与综合化 1.学科课标转化的“纵向贯通”与“横向相连” 核心素养的实现要借助课程来落实,因此,厘清课程问题是深化教改提升质量的突破口。陶西平教授指出,整体和综合是课程框架构建的新趋势。所谓整体,是要打破原有的分学段设计,将各学段打通进行整体设计;综合则是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融合。这就是核心素养转化的两键点:“纵向贯通”与“横向相连”。前者指向学科化,后者指向综合化。 当前高中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中,各学科已经根据自身特点,在统一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具体规定出各自学科的核心素养。 从整体的核心素养转化为学科的核心要素,这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从纵向上说,目前仅是高中这个阶段,与小学、初中的“纵向贯通”尚有欠缺,各学科高中新课标修订稿也只是在学科内就高中学段的核心素养要求作了解释,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的核心素养要素是否完全一样,内涵是否完全一样,还不清楚。从横向上说,“横向相连”缺乏具有综合关联性的解释。语文的“语言建构与运用”与英语的“语言能力”、数学的“逻辑推理”与物理的“科学思维”、物理的“实验探究”与化学的“实验探究”等学科间的核心素养要素的相互关系也还未说明。核心素养要在我们培养的对象身上显现出来,不只是一个概念目标,也不只是一个宏观的二级框架,还是一个“学科—学段—社会”的立体体系,是一个纵横结合的链条。这个体系与链条也是我们在全面进入课堂教学与德甲直播日常生活之前就需要建构完善妥帖的。 2.学科教材转化的“理念转化”与“上下勾连” 核心素养到学科核心素养是一级转化,学科核心素养到教材是二级转化。在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紧锣密鼓修订的同时,各学科的新教材编写也在酝酿跟进。与学科课程标准一样,学科教材也存在转化与勾连的问题。 先说“理念转化”。相对课标而言,教材是直接面对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材料,是核心素养理念的“形象化”体现。目前教材编写的政策是一纲多本,不同版本的教材如何做到既集中地反映课标核心素养理念,又各具个性化特色,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从此前不同版本教材使用情况看,不同学科之间的教材、同一学科的不同版本教材、同一版本教材的不同维度,都出现不均衡现象,质量起伏较大。学法指导不仅是新课标三维目标的重点,也是核心素养的重点。有研究表明,在“教材注重为学生提供语文学习方法指导”的单题上,7套中学语文教材中有3套分别被占比为86%、71%、61%的教师评价为“很差”“较差”和“一般”。这样的例子还不少,都是理念转化得不到位,也是新课标核心素养框架下新教材编写的挑战。 再说“上下勾连”。“上下勾连”是核心素养纵向“综合性”的一个重要要求,但是有些学科在教材层面一直存在问题,其中仍以语文学科为最。因为语文学科一直以单篇文章为主要编写模式,即使新课改开始一纲多本,在教材形态上依然是一种文选形态。从文选的角度确立教学内容,内容的不确定性就成为这个学科的最大问题。不同的教材可以选取完全不同的课文,同一篇课文也完全可以安排在不同的年级和单元,与课文相关的语文知识、技能、态度隐性化、飘忽化,导致语文课程内容线索不清、逻辑不强,也就失去了学段之间的“上下勾连”。做不到各学段打通的整体设计,学科内的小综合都难以构成清晰的逻辑链条,更遑论学科间的大综合? 二、教师与课堂:最后堡垒与主要战场 1.教师是核心素养转化落实的“最后堡垒” 教师的专业发展与自觉是实现优质教育的关键点。教师站在教育改革的前线,连接着政策与学生,其自身核心素养的提高,尤其是正确的教学观及价值观的形成与塑造,对教育教学改革、课程改革与实施的成败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据此,可以说教师是核心素养转化落实的“最后堡垒”。十年课改,之所以某些地方流行“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的说法,主要原因还是教师的认识不到位。 一线教师对核心素养认识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泛化”。“泛化”就是把什么都当成核心素养,是对自己原来所做的事情进行一个新的包装,改头换面,简单归入新的核心素养体系中。在21世纪初课改起始阶段就出现了“素质教育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的“标签式”研究,深化核心素养教育,应警惕这种“标签式”的热闹。二是“异化”。“异化”就是对核心素养概念内涵理解的差异,坚持原来的某种错误认识,一定要将其说成是核心素养。例如新课程改革开始后,语文教育领域有人认为应试作文也是一种重要的素质,坚持倡导高中要加强应试教育作文研究。这样异化素质教育的观念在十年新课改期间不少,在今后核心素养培养时期一时也不会消失。三是“固化”。“固化”就是将核心素养的框架概念模式化、定型化。核心素养是指向与“立德树人”这个总体人才培养目标的,“德”有标准,但没有模式;“人”有个性,更没有定式。核心素养再落实到每一门学科、每一个教学专题、每一类教学内容乃至每一堂课,都不可能有一个固定的模式。 知往可以鉴来,以上问题的梳理主要基于21世纪初开始的新课改中存在的主要情况,并且在今后的深化中难免还会出现。再好的理念都要归结到教师这里,因此,在开始之际,关注教师认识的一致非常重要。 2.课堂是核心素养转化落实的“主要战场” 教师的认识还处于思想层面,最后落实的战场在教师的每一节课上。核心素养在欧盟多数国家都引发了一系列教学创新实践,在具体的实践中也遇到许多新问题,尤其在德甲直播层面、课堂教学层面如何落实核心素养的目标,以及如何处理跨学科的共同素养和学科专门技能之间关系方面,正面临着诸多挑战,在接下来的推进中也会面临类似的问题或更新的问题。
|